
有個年輕人離別母親到深山,想去拜訪菩薩修得正果,
在路上向一位老和尚問路,寒暄之餘,年輕人說明動机,
希望獲得協助,但是,老和尚卻表示:"與其去找菩薩,
還不如去找佛!"
年輕人大感興趣,忙道:"那裡有佛?"
老和尚說:"你回家的時候,看到有個人披著氈子,
反穿著鞋來接你,記住,那就是佛!"
年輕人依吩咐趕緊返鄉,到家已是深夜.
他母親已經睡著了,一听兒子敲門,高興得來不及穿好
衣服,倉促間抓個氈子披身禦寒,拖鞋也穿錯,慌慌忙忙
的出來開門,他一看到母親的狼狽相,熱淚滿眶,立刻大悟.
[佛向性中作,莫朝身外求,在家敬父母,何必遠燒香,
不能盡孝,如何禮佛?不能奉親,如何憫人?人道若有虧,
佛境亦難成,盡到孝道,才能修得佛道.
孝者,德之本也,孝者,天之經,地之義,民之行,人之行,
莫大於孝,忠臣出孝子之門,天下無不是之父母,羔羊跪乳,
烏鴉反哺,況乎為人?父母之恩,水不能弱,火不能滅,
當家才知米貴,養子方知親恩,子女於父母,真是永負最大之債.
百事孝為先,孝是面有愉色,大孝終身慕父母,守身即孝親,
大孝尊親,其次不辱,其下能養,事親以得歡心為本,不得乎親,
不可以為人,不順乎親,不可以為子,惟孝順父母,可以解憂,
不愛其視,而愛他人者,謂之悖德,不敬其親,而敬他人者,
謂之悖禮,父母所欲為者,我繼述之,父母所重念者,我親厚之,
人以待兒女之心奉父母,才是真孝,能孝順母父,亦能善待他人,
任何傷了父母之心的人,都將會有一個孩子給他報應.
樹欲靜而風不止,子欲養而親不待,歡君儘量生時養,以免不在
空悲想,讓我們捫心自問,父母為我們犧牲了多少?我們又報答
了父母那些?沒做到,來得及,還沒做,現在做.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